全球先进有机电子材料服务商

显示面板产能大转移 中国面板产业链整体崛起

显示面板产能大转移 中国厂商异军突起

疫情之下,全球面板产业变局加速。
路透社消息显示,三星Display一位发言人3月30日表示,三星已决定在今年底之前结束所有LCD(液晶显示器)面板生产。在此之前,LG Display CEO在2020年1月宣布, LG Display将于今年底停止韩国的LCD面板生产。
韩国显示产业协会统计显示,韩国去年占据全球面板市场41.1%的份额,已是2016年以来连续3年下降,2020年继续下降至30%的可能性很大。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中国大陆面板产业的全球份额正在迅速攀升。依据韩国统计数据,2019年中国大陆中小尺寸LCD占比40.4%、大尺寸LCD占比34.3%。CINNO Research最新统计数据则显示,2020年2月以出货量计,中国大陆面板厂商在LCD TV市场上已占到全球份额的接近六成。
《中国经营报》记者以投资者身份参与3月31日TCL科技(000100.SZ)线上业绩交流会,TCL华星光电高级副总裁赵军在交流中预测:“2020年韩国厂商在LCD面板上会加速退出,且2020年新增产能有限,我们判断LCD TV供需关系2022年进入偏紧状态,所以我们对后面几年的市场前景保持乐观。”
在此背景下,有业内人士预测,中国面板行业或将保持强劲增长,进而拉动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玻璃基板是显示面板的重要原材料之一。中国第一、全球第四的玻璃基板供应商东旭光电(000413.SZ)总经理胡恒广对记者表示,当前中国大陆占据全球面板产业接近50%的产能,但仍有提升空间,预计全球产能将进一步向国内转移,这种趋势叠加国产替代,对整个产业链都是利好。
韩企加速退出LCD产能
韩国面板份额为什么自2016年以来连续下降?这与韩国“双子星”的战略选择有关。
公开资料显示,LG Display在2015年就发布中长期战略,宣布将投资重点放在大尺寸及柔性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以及高端LCD上。在此战略之下,LG Display且战且退,最早计划2016年关闭3.5代线、4代线、5代线,实际上2017年上半年才执行到位。2018年时,LG Display披露,2017年以来已关闭3条LCD生产线,并放弃一条新生产线计划。2019年时,关闭计划拓展至部分7代线和8代线。而据LG Display最新计划,该公司将仅保留其位于中国广州的LCD生产线。
三星Display也经历了类似的历程,也是在2017年前后开始大规模关闭LCD生产线,到目前还剩下韩国本土的3座大尺寸LCD面板厂以及位于中国苏州的8.5代线。但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三星Display已经痛下决心,今年底之前一刀切停掉全部LCD产能。
三星Display方面告诉记者,鉴于LCD市场的不景气,并且因此产生大规模的赤字,所以停止生产LCD产品。
LG Display CEO在2020年1月更加直接地对外界表示,“液晶面板因中国企业增产,市场行情出现恶化,难以改善盈亏状况”,所以LG Display将于今年底停止韩国国内LCD电视面板的生产。
其实,从LCD供需与价格趋势就能解释LG与三星为什么2017年开始加速关闭LCD产能。虽然中国面板厂商不断释放产能,但是在2016年下半年到2017年上半年曾经出现过一段时间的涨价期,此后才真正进入下行通道。业界普遍认为,2019~2021年全球产能过剩不断加剧,LCD价格下行压力较大。
新韩证券分析师李先烨对媒体分析,Samsung Display退出LCD市场意味着韩企在LCD面板市场与中国等竞争企业的竞争中彻底败北,而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成本控制能力问题。
李先烨认为,目前LCD面板市场饱和,韩国企业虽然拥有一定的成本控制能力,但由于供应链封闭成本很难进一步压缩,因此在无限竞争背景下韩国企业已经是近乎亏本地生产LCD面板,很难抵御竞争对手的攻势。
国内面板产业链整体崛起
韩国企业在过去几年逐步压缩、并在当下加速退出LCD产能,对中国面板厂商及上下游产业链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
以国内两大面板企业——京东方和华星光电为例,2015年出货量全球排名第四和第六;2016年第四和第五,2017年第二和第五,2018年第一和第五。根据群智咨询(Sigmaintel)数据,2019年前三季度,京东方继续保持出货量和出货面积全球第一,华星光电也上升至全球第四。
在面板产业成长的过程中,中国厂商也经历了多年的惨淡经营才慢慢走向正规。
记者梳理发现,京东方连续多年亏损到2011年才开始扭亏为盈,近年来业绩起起伏伏,最近两年总体营收接近千亿元、净利润维持在数十亿元的水平。
华星光电2012年也还是亏损的,到2013年开始占到TCL集团净利润的三成,最近两三年已能够贡献TCL集团50%左右的净利润。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LCD液晶面板的关键结构类似于三明治——两层“面包”(TFT玻璃基板和彩色滤光片)夹上“果酱”(液晶),中国面板厂商在全球崛起,也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的成长。
胡恒广告诉记者,东旭光电最初是为四川长虹配套做PDP(等离子显示器)玻璃基板的,随着等离子显示被液晶显示替代,东旭光电从2008年开始研发高铝盖板玻璃项目,到2014年2月成为国内第一个成功量产高铝盖板玻璃的国产企业。
而高铝盖板玻璃就是为LCD面板配套的,东旭光电逐渐进入京东方、华星光电、深天马等国内主要面板企业的供应链,并逐步提升在玻璃基板领域的市场份额,到2017年底拥有了郑州、石家庄、芜湖、福州四大液晶玻璃基板生产基地之后逐渐坐稳国内第一、全球第四的市场地位。
据了解,岁末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使三星电子以及LG Display位于韩国龟尾市的工厂屡受影响,也让国内相关企业获得市场利好。
“国内疫情最严重的是武汉,但据我了解,武汉当地的面板工厂都是全封闭管理,产能未受多大影响。而我们看到韩国疫情已经(让相关厂商)受到了影响,他们的订单需求将会转移到国内来生产。”胡恒广表示,“我们了解到国内一些显示面板厂商的销售量增加了,比如京东方、深天马等下游客户对我们的需求量也增加了,我们对自己的销售数据还是心里有数的。”
集邦咨询光电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20年1月,京东方、华星光电分别以21.3%、14.5%的出货面积,占据全球出货量的前两位;到2020年2月,华星光电(18.56%)超越京东方(17.23%),成为全球第一。
集邦咨询分析师称,与物料充足且复工时间最早的华星光电不同,京东方各工厂位置不一、人力分散,因此极大影响了出货效率。
该分析师还预测,3月电视面板出货量与2月相比将保持小幅增长。
与韩企退出不同,国内厂商继续看好LCD市场。比如,赵军表示,未来8K、全面屏、超大尺寸、Mini LED背光将成为液晶面板技术方向,华星光电看好后市前景,并积极调整产品结构,降低电视面板占比,开拓商用显示、电竞市场等。
胡恒广也表示,目前来看LCD和OLED不会产生替代关系,两者在不同环境的应用各有优势,不会重现液晶显示替代等离子显示的局面。
持续跟进OLED市场布局
在加速退出LCD的同时,三星Display和LG Display都加速向OLED转型。其中,三星宣布投入13.1万韩元(约合107.2亿美元)用于将LCD生产线升级改造为OLED生产线。
而LG Display已经明确提出,到2021年将OLED的营收占比提升到50%。略有不同的是,在OLED的细分市场选择上,LG Display选择的是大尺寸市场,而三星Display选择的则是中小尺寸市场。
目前,OLED市场依然是韩国企业把持的市场。韩国显示产业协会数据显示,在OLED领域,2019年韩国市场占比89.9%,与中国大陆9.3%的市占率相比拥有压倒性优势。其中,在中小尺寸OLED面板出货量上,Samsung Display、LG Display、京东方分别以82.5%、6.2%、5.9%的市场份额,占据全球前三。
在国内,京东方近期也已经宣布停止投资新的LED产线,加快推动OLED布局。京东方OLED已经进入华为等国内主要手机厂商的供应链,并屡次传出将进入iPhone供应链。华星光电方面最近两年也一直在强调,将会在印刷式的OLED技术领域持续深耕,并作为华星光电开拓大尺寸OLED领域的关键。
国内主要面板厂商的技术演进和市场布局,也在带领着产业链上下游的深度跟进。仍以玻璃基板供应商东旭光电为例,年报显示,该公司从2015年开始顺应OLED柔性显示发展趋势,采取产业链横向拓展策略,先后布局了盖板玻璃原片、曲面盖板玻璃、光学膜片、彩色滤光片等新业务。
其中,东旭光电2018年已经先期建成了近500万片产能的曲面盖板玻璃产线,并已经实现批量生产和销售。东旭光电年报表示,该公司在曲面盖板玻璃领域的明星产品“王者熊猫”在柔性化方面实现了360度弯曲,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获得2018年四川省专利一等奖,已通过蓝思科技、博恩光学、骏达光电、星星科技等下游客户,成功打入华为、小米、LG、联想、vivo等智能终端品牌的重要原材料供应链。
胡恒广告诉记者,5G“新基建”的火热推进对于柔性显示等领域是特别的利好。“以前智能手机多为金属边框,这种设计会影响5G信号,因为5G是带宽很大、速度很快,金属边框会造成信号传输的延时,所以5G手机的发展趋势是全面屏、全玻璃边框,这就要求玻璃一定要耐摔。”胡恒广透露,东旭光电去年9月量产的耐摔盖板玻璃以及今年即将实现量产和销售的柔性白板玻璃,已受到下游厂商的好评。